每日經濟新聞
要聞

每經網首頁 > 要聞 > 正文

20分鐘點燃你的電影夢 金雞創投第一個五年收獲季:他們重返夢開始的地方

每日經濟新聞 2023-11-05 16:26:56

◎金雞獎是電影行業的專業獎項,金雞電影創投大會也是行業的專業場。黃建新、吳京、郭帆、韓延、古天樂、薛曉路……2023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終極路演的臺下,坐著中國電影界的中堅力量。他們作為本屆金雞創投的評審凝神靜聽,為了點燃青年人的電影夢想,也為了發掘新的創作力量。

每經記者 丁舟洋    每經編輯 董興生    

“我想把獎杯分成五份,今年這個獎的競爭很厲害,入圍者的電影我都看了,我特別想把最佳男配角這份榮譽分成五份,胡軍、雷佳音、金巴、王一博、李雪健,五位入圍者一人一份。”

11月4日晚上,入行已40多年的李雪健在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舞臺上表示,電影是集體創作,他獲得的榮譽是屬于大家的。“我一定努力當好這個獎杯的保管員。”李雪健的獲獎感言一如他獲得的最佳男配角一樣,征服了場內外觀眾。隨著各大獎項的揭曉,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。

李雪健

金雞獎是電影行業的專業獎項,金雞電影創投大會也是行業的專業場。黃建新、吳京、郭帆、韓延、古天樂、薛曉路……2023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終極路演的臺下,坐著中國電影界的中堅力量。他們作為本屆金雞創投的評審凝神靜聽,為了點燃青年人的電影夢想,也為了發掘新的創作力量。

正如演員吳京所說:“在座的各位評委都是好朋友,平時在北京見不到,在這見到了。”“之前我跟很多同行說我這有很多項目,有沒有編劇或者新人導演介紹過來。大家總說,‘老吳,我們遇到的都是同一個問題,青年人才可能比較短缺’。所以咱們就一起來金雞創投看看,有沒有更合適的青年電影人才。”

2023年11月1日~4日,金雞電影創投大會在廈門舉行。每日經濟新聞作為金雞創投連續多年的官方深度合作媒體,又一次來到廈門、來到金雞創投,關注電影新生力量的誕生。

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、秘書長閆少非介紹,2023年是金雞創投設立的第五年,金雞創投迎來自己的第一個收獲季。
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注意到,今年有曾經從金雞創投主單元中走出來的項目重返金雞創投,來到制作中項目單元(WIP)接受新一輪的“審閱”;也有曾在WIP單元中勝出的創作者,帶來制作完成的全片,向金雞創投“匯報”。

11月4日,2023年金雞電影創投大會榮譽名單公布。《獅子回頭》《教室外面很危險》《失戀同伙》獲評“評委會優勝項目”;《生息之地》《高原上的棒球場》被評為“評委會優勝制作中項目”。王人超導演和編劇的《飛向群星的少年》獲得評委會優勝科幻項目。譚玉坤、張雨杉、扎西青朋、霍猛、王人超被評為最具潛力導演。

“它永遠為我們儲備新的力量”

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的黃建新,用“回到這個工作環境”來表達他對金雞創投的熟悉感。“這是我第四次來到金雞創投擔任主評審。”黃建新說,今年暑期檔出現了很多中青年導演的作品,在市場上得到強烈反響。這說明,“一個新的電影時代真的來了,新的一波創作力量起來了,帶來新的美學特征。創投的意義就在這,它永遠為我們儲備新的力量”。

首次來到金雞創投擔任評審的導演韓延感嘆:“我當年(做新人時)怎么沒有那么好的平臺,那時候沒有這么大規模,這么多大咖聽我們的項目,沒有這樣的機會。對現在的青年創作者而言是非常好的事情,大家應該好好珍惜,雖然路演時長只有20分鐘,但這20分鐘可能改變你做電影的軌跡。”

從項目征集的情況來看,金雞創投已展現出中國電影新人新作第一賽道的吸引力。

記者了解到,自2023年5月4日征集啟動以來,金雞創投三大單元累計征集1006個項目。經統計,有效報名項目中,原創劇本項目843個,占比92%;導演處女作項目661個,占比66%。項目創作者年齡層跨度大,但主力軍仍集中在80后90后,總體趨于年輕。

從項目題材上看,延續往屆聚焦現實的作品居多,占比47%,也從側面體現出創作者和受眾日趨成熟,對中國故事、對自身周邊的人和事共情和共鳴的需求變得更大。除此之外,報名的項目題材也比較多元化,出現了武俠、體育、傳記、歷史、軍事等相對少見的題材。

“2023年金雞電影創投大會主單元賽道擴大了選片范圍,細化作品定位,繼續堅持挖掘藝術創新項目,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商業探索,力求發現、扶持更具市場潛力的商業電影長片項目。”閆少非表示。

“今年,金雞創投迎來自己的第一個收獲季。”閆少非稱,“在往屆主單元入圍項目中有3個項目成功入圍本次創投的金雞報曉制作中項目單元終極路演,創作者將接受評審老師們的審閱和建議,也將在產業放映環節與業界同仁交流分享。”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是金雞電影創投大會創立五周年,本屆大會同步設立“報曉·金雞創投五周年新片展映”活動。11月1日至3日,開展了《臍帶》《屋頂足球》等7個往屆大會入圍的優秀項目成片展映及主創交流活動,展示大會電影創作扶持成果。

縫合從文本到畫面的距離

由霍猛擔任導演、編劇的《生息之地》(原名《大地之子》),在去年的金雞獎摘得創投主單元“評委會優勝項目”,霍猛也獲得“最具潛力導演”。今年,霍猛和該片制片人張凡,帶著正在制作中的《生息之地》參與到金雞報曉制作中項目單元終極路演的角逐。

霍猛(左)、張凡(右)

這是一部現實題材影片,《生息之地》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河南農村,影片的演員全部由當地素人擔任。

11月2日的金雞報曉制作中項目單元終極路演上,評審薛曉路對《生息之地》不吝贊美。她對霍猛說:“這么多非職業演員都是你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地選出來,這太值得尊敬了。我還有一個電影學院教師的身份,我特別希望有機會請你來講一次課,從編劇的角度、從演員的角度,如何把文字呈現出來,如何與演員溝通,這對于讓電影學院的學生了解如何將一個個構思實現,是非常好的案例。”

而從劇本上的文字到銀幕上的畫面,電影工業的每一步實現都需要錢。金雞創投縫合了《生息之地》從文本到畫面的距離。

張凡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這部影片的劇本成型大概在去年9月,當時正好霍猛趕上了金雞創投在北京的中期路演。到(2022年)11月,站上金雞創投主單元終極路演的舞臺。通過金雞創投的路演,我們找到了這部影片最初的兩個投資方——上海電影集團以及姚晨老師的壞兔子影業,用這筆資金,支持我們拍攝了電影的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故事。”

對于為籌錢發愁的青年創作者,金雞創投可以讓他們一次性面對二十多個影視公司的老板。“這是非常寶貴的機會,如果在北京一家一家約這些人,可能半年都約不齊。”張凡說。

重回金雞創投,從主單元路演,到WIP單元路演,《生息之地》這次想尋求的幫助也相當明確——繼續找錢,把電影拍完。“我們還需要一些投資,才能把冬天的故事拍攝完畢,包括后期的制作,也需要錢。”

而上一階段的樣片在WIP路演環節得以展示后,給了更多投資方信心。張凡坦言,作為一部作者風格強烈的藝術電影,每家電影公司在投資時都會有商業的考量。當創作者拿出影像的東西讓臺下的投資方看到后,他們就會更有興趣和底氣,與創作者繼續聊下一步的投資。

創投新作探路分線發行

還有一批從金雞創投中走出來的“前輩”項目,今年也作為“報曉”項目成為金雞創投五周年新片展映的一員。

青年導演飛魚上一次來到金雞創投,帶著因為缺錢只做了一半的作品。今年,再回金雞創投,飛魚迎來了《屋頂足球》的全片展映。這是一部純素人出演的電影,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商業爆款,卻吸引了黃建新任監制、任寧任制片人,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、CEO王中磊為總制片人,華誼兄弟為該片聯合出品方。

左二起依次為:黃建新、飛魚、王中磊、任寧

“我在這個行業做了快三十年,看過國內外各種類型的電影。要從類型上來看,《屋頂足球》也不稀奇,這個故事也并不新鮮,甚至能看出它的拍攝有一些笨拙之處。但它就是能用一種很真誠的方式打動我。”王中磊表示,決定投資《屋頂足球》,“拍板”非常堅決。“當時宣傳、發行的同事跟我一起看,然后說老板咱們要不上去開會討論一下。我說別開會了,因為他們會拿出很多數據做市場分析。”

王中磊回想起自己當年投拍的一些年輕導演項目,無論是陸川的《可可西里》,還是曹保平的《李米的猜想》,包括馮小剛的第一部戰爭片《集結號》,放在市場中分析都“沒有賣相”,但都走了出來。

“當然,做了沖動的投資決定以后,現在的壓力就會蠻大的。”王中磊坦言,“因為我們分工不同,我這邊的工作更主要是考慮如何將這部電影推向市場,讓更多觀眾看到,這里頭需要做很多很細致的工作。”

但這種為創投新生代作品想盡辦法的探索,未嘗不是中國電影分院線發行的新探索。

“中國電影發展到今天,還面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。我們是全世界放映銀幕數最多的一個國家,但從每年放映電影的數量上來看又是落后的。”王中磊認為,中國的八萬多塊銀幕,每年只承載300多部電影。相比市場更小、銀幕更少的日本,連續幾年上映電影達到了1000部以上。

“而我們每個電影院、每塊銀幕基本都扎堆放映同樣的影片,這其實一種資源浪費。所以借由《屋頂足球》,我們也在討論用什么樣的發行放映方式,可以讓這類非常優秀但還不具備最直白的市場號召力的電影,綻放出它應有的光芒。”王中磊說。

圖片來源:組委會供圖
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
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:021-60900099轉688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創投 電影 金雞創投 金雞獎
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
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

0

0

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|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|国产99视频精品一区|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每经网 | 新闻决定影响力 |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旗下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