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經濟新聞
要聞

每經網首頁 > 要聞 > 正文

沖萬億,“民營經濟之都”溫州迎來新主帥

每日經濟新聞 2023-11-09 22:54:42

作為倍受期待的浙江“第三城”,如何打好手中的“王牌”、不斷提升發展動能,是這座“準萬億”城市面臨的重要考驗。

每經記者 程曉玲  淡忠奎    每經編輯 劉艷美

圖片來源:溫州發布

“民營經濟發源地”溫州迎來新任市委書記。

據“浙江組工”11月9日消息,日前,浙江省委決定:張振豐同志任中共溫州市委書記。

此番調整前,張振豐任溫州市委副書記、市政府市長。今年10月,原浙江省委常委、溫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已跨省調任江蘇省委常委、蘇州市委書記。

官方履歷顯示,張振豐現年55歲(1968年11月生),浙江杭州人,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,曾長期在家鄉杭州工作。

在杭州工作期間,張振豐先后主政臨安和余杭,2021年6月被授予“全國優秀縣委書記”稱號。

張振豐 圖片來源:溫州發布

眼下,溫州正處于邁進萬億目標的關鍵期,前三季度跑出7.2%的經濟增速,在6座“準萬億”城市中排名第一。而在其身后,兄弟城市紹興正以“黑馬”之姿加速逼近。作為倍受期待的浙江“第三城”,如何打好手中的“王牌”、不斷提升發展動能,是這座“準萬億”城市面臨的重要考驗。

11月9日下午,在全市領導干部會議上,張振豐表示,將一張藍圖繪到底、一任接著一任干,持續推動“八八戰略”走深走實,全面推進“四大振興”,做強做大“全省第三極”,奮力續寫創新史、走好共富路、爭創先行市。

01

公開資料顯示,張振豐1990年畢業于浙江水產學院(現浙江海洋大學)養殖系淡水漁業專業,隨后進入蕭山市農業局工作,曾任漁政管理站辦事員、副站長,副局長等職。

2011年,張振豐離開蕭山,來到主政一方的“第一站”——臨安,先后擔任臨安市委副書記、市長,杭州青山湖科技城黨工委書記、管委會主任(副廳級),臨安市委書記(副廳級)等職。

臨安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 圖片來源:新華社

臨安是杭州的“后花園”,生態環境好,森林覆蓋率76.55%,是太湖和錢塘江兩大水系的源頭。向外,張振豐多次在公開場合推介臨安旅游;向內,他則明確提出“環境整治工作必須像燒開水一樣,燒到100度才是開水,才有競爭力”。

2012年9月,臨安市政府在上海黃浦江的游輪上舉辦“2012金秋臨安推薦會”,時任臨安市市長張振豐親臨上海吆喝臨安旅游;

2016年,在北京舉行的臨安生態養生旅游專場招商推介會上,張振豐用四句話介紹臨安,讓人耳目一新。他說:“臨安是一幅詩意盎然的山水畫卷,一方福澤綿長的風水寶地,一處動靜皆宜的養生福地和一塊活力迸發的創業熱土。”

與此同時,臨安全力進行環境整治與提升,打造全市域景區化。張振豐曾談到:“我必須要先提幾個堅持:堅持不動山、不填塘、不砍樹、不搬運河石、不拆有歷史價值的房屋。只有這樣,臨安才能把生態方面的特點、優勢發揮到極致,才能把生態這壺水燒到100度。”

關注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背后,還有更深層的考量。

2014年,時任臨安市委書記的張振豐曾在受訪時表示,以前有什么樣的產業造就什么樣的城市,今后是什么樣的城市吸引什么樣的產業。臨安生態優勢、平臺優勢明顯,要借勢發力,順勢而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19年7月6日,位于杭州余杭區境內的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,成為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。時任余杭區委書記正是張振豐。

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圖片來源:新華社

公開報道顯示,在余杭工作期間,張振豐曾多次專題研究、考察調研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。

“我們一直努力打造大遺址保護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發展樣板,走出一條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子。”在他看來,申遺成功不是終點,而是保護、傳承和利用等各項工作的新起點。

02

時間回到2018年,余杭區GDP(2312.45億元)歷史上第一次擊敗蕭山區(2106.37億元),登頂“浙江第一區”。正是在這一年,在杭州市委副秘書長、市紀委常務副書記等職位上輾轉兩年的張振豐,再次開始主政一方,擔任杭州市委常委、余杭區委書記。

余杭區未來科技城 圖片來源:新華社

據《浙江日報》報道:張振豐到余杭工作后,“敏銳地看到區內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創新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較為突出”。張振豐用兩個月的時間深入調研,并結合中央、省市部署和地方實際,聚焦創新、美麗、治理“三個全域”進行謀劃。

2019年初,余杭區將全力推進“三個全域”建設(全域創新策源地、全域美麗大花園、全域治理現代化)寫入政府工作報告。這也成為余杭區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指引,而創新更是被提升至空前的高度。

在張振豐任期內,之江實驗室、超重力大科學裝置、阿里達摩院以及人工智能小鎮等國家級、省級實驗室和產業平臺等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建設不斷加速。他還談到——

“我們現在經濟發展還是要聚焦在平臺上,而不是分散,這樣資源利用效率更高,進一步優化平臺功能,進一步聚焦、改善營商環境。”

期間,余杭區經濟保持高速發展態勢,2020年GDP總量一舉突破3000億元大關,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1708億元。2021年6月,張振豐獲“全國優秀縣委書記”稱號,成為其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重要注腳。

之江實驗室 圖片來源:余杭發布

“數字經濟第一區”地位日益穩固,顯然離不開創新和人才的強勁支撐。在余杭區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上,張振豐表示,要堅定不移走人才引領、創新驅動發展之路,秉持“我負責陽光雨露,你負責茁壯成長”理念,加快構建起“熱帶雨林式”的人才生態。

2021年4月9日,杭州市行政區劃優化調整,原余杭區拆分為臨平、余杭兩區,余杭區由此掀開新的篇章。在隨即召開的余杭區創新發展大會上,張振豐再次談到,嶄新的余杭區將全力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,始終將創新環境作為“主業中的主業”,時刻保持“春江水暖鴨先知”的創新嗅覺。

03

2021年11月,張振豐離開工作30多年的杭州,履新溫州市委副書記(保留正廳長級)、政法委書記,后又陸續擔任市政府副市長、代理市長、市長,及至此番履新。

圖片來源:溫州發布

對于有著“中國民營經濟之都”頭銜的溫州而言,民營經濟始終是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、最大優勢。有數據顯示,全國民營經濟的特征是“56789”,而溫州民營經濟則是“99999”,即民企數量比重、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率、工業增加值占比、從業人員占比、稅收占比均超過90%。

在擔任溫州市市長期間,張振豐對民營經濟發展高度重視,多次走訪調研民營企業,強調“民營經濟是溫州發展的根基所在,民營企業家是溫州最寶貴的財富”。

今年全國兩會期間,作為全國人大代表、溫州市市長,張振豐還提出建議,從國家層面支持在溫州設立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,支持溫州更大力度先行先試、攻堅破題,并適時拓展到浙江全省域,為全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鮮活的浙江和溫州經驗。

在浙江全省視域中,溫州被寄予厚望。2022年,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,要全面提升杭州、寧波、溫州、金義四大都市區和中心能級,支持溫州提升“全省第三極”功能。

從數據上看,過去十年間,溫州GDP翻了一番,2022年達到8029.8億元,全市經濟總量排名上升到全國第30位。今年前三季度,溫州GDP為6230.2億元,同比增長7.2%,增速亮眼。

盡管如此,溫州依然未能擺脫被杭甬“甩開”、被紹興、嘉興“追趕”的尷尬。眼下,杭州、寧波的GDP規模幾乎是溫州的兩倍,而身后的紹興也在一路狂飆中加速追趕——2020年,紹興和溫州還相差887億元,而2022年差距已經縮小至675億元。

溫州要重拾杭甬溫“鐵三角”的榮光,走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的產業轉型之路成為重中之重。

圖片來源:溫州發布

為此,溫州提出重塑電氣、鞋業、服裝、汽車零部件、泵閥五大特色優勢制造業,培育數字經濟、智能裝備、生命健康、新能源、新材料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力爭到2025年“5+5”產業鏈形成萬億產業規模。

不僅如此,自去年以來,溫州已連續兩年舉行以人才和科技創新為主題的新年“第一會”,可見其補上人才短板的決心。

效果似乎正在顯現。今年以來,溫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一季度的6%,到半年度8.7%,三季度達到9.4%,實現三連跳。細分行業方面,今年以來全市新能源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.3%,利潤貢獻率占比近三成。

不過,正如《浙江宣傳》分析,需要正視的是,溫州的創新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。比如溫州在企業規模體量、新動能培育引進、人才和創新支撐等方面都還有待強化提升,民營經濟和溫州人經濟的優勢有待更充分地釋放等。

不久前,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在溫州調研時強調,要切實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、研發活動全覆蓋,在科技創新上實現更大突破、取得更多成果,為溫州民營經濟再展雄風、再創輝煌提供強有力支撐。

此番履新溫州市委書記后,“2025年力爭邁上萬億級地區生產總值”的目標,以及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體系重塑,仍是張振豐肩頭的重擔。
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
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:021-60900099轉688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溫州市 經濟
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
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

0

0

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|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|国产99视频精品一区|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每经网 | 新闻决定影响力 |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旗下网站